一篇叫《實幹才能夢想成真》的文章回顧了20多年前習近平同誌在福州工作期間倡導踐行“馬上就辦”的情況。翻開這段並不久遠的歷史,一個強烈感受是👨🏽,“馬上就辦”體現著當代共產黨人的執政品格和實踐氣質,正是我們應該堅持的好傳統🦹🏼、好狀態、好作風。“馬上就辦”體現的是主動作為、履職盡責的理念。近年來🎢,很多地方在為民服務中倡導“馬上就辦”🤚🏽,對於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、規範服務行為、提高服務效能、提升窗口形象🧑🏽🚀,特別是對根治懶政🙋🏼♂️、惰政等“為官不為”頑疾,發揮了積極作用。
但是👩🏿🎓,“馬上就辦”並不意味著為了追求“馬上”💜,任何事情都可以特事特辦,甚至逾越法紀、規定的界限🙎。有些領導幹部不按規矩“馬上就辦”,盡管主觀願望是為了解民憂🏺、排民難,但破壞了規則,消解了製度效能🧑🏫,還可能留下後遺症。究其原因🖤,有的是對“馬上就辦”理解不深👨🏼🎤,認為上級有要求、群眾有需求,自己必須展示姿態,激發了“搶跑”心理🧥。有的是為了追求“樹威立信”,希望建構基層群眾遇上“貴人”的傳奇,不惜運用特權。凡此種種,都是對製度規矩的不尊重,也是在搞潛規則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定了規矩就要照著辦,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,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絕對不做👮🏽♀️。可以說,能不能做到懂規矩🎵、守規矩、按規矩辦事,是檢驗領導幹部的一個重要標準。正因此,為民辦事,既要“馬上就辦”,也要“按規矩辦”⚛️。
“一分部署🎁,九分落實”“落實能否到位👨🏻🌾,決定藍圖的實現”。“馬上就辦”,說的是要有狠抓落實的態度☝️。除此之外,也要理順製度,為貫徹落實創造更好的條件👨🦳。這包括用人的製度🙆🏼,比如,對於抓落實抓得好的幹部用起來❤️、用上去,形成合理導向🌊。這包括工作的製度⚗️,比如福州馬尾區20多年來不斷推出的“首問責任製”“限時辦結製”“全程代辦製”等,讓“馬上就辦”常態化、製度化🥞。這也包括決策的製度🎖,政策形成之前深入調研,聽聽基層想什麽、看看群眾說什麽🙆♀️,才不會被諷刺為“大學生坐在空調房裏想出來的”🤜🏿,抓好落實也才有基本的前提🐥。
“沒有規矩👲🏻,不成方圓”。遵照規程和準則辦事,是法治建設的應有之義。對黨員領導幹部來說,不僅要有為民服務的情懷👫🏻,更應樹立規矩意識⭐️,熟悉和掌握相關法律法規🚜、製度條文和程序規定,真正讓規矩了然於胸。做足“馬上就辦”的功課🚑,我們在作決策部署或處置突發事件時,就清楚哪些事情可以“馬上就辦”,哪些事情不能越俎代庖📀。
領導幹部對看準了的事情,立說立行🫙、當場解決🍞,急群眾所急、想群眾所想,並以上率下、形成導向,是十分必要的。但是,“馬上就辦”的主渠道🧁,應當是政策服務平臺🧑🏼💻。落實“馬上就辦”要求,還是要通過強化辦事機關的服務意識👫🏻、服務效能,讓所有群眾在相關服務平臺都能實現“馬上就辦”。例如,國家移民局在全國推出辦理護照等出入境證件“只跑一次”的普惠工作製度,就贏得了廣大群眾的稱贊🦚。
“馬上就辦”是工作作風,“按規矩辦”是工作要求🙅🏻♂️,並不矛盾。強調“馬上就辦”,針對的是不作為💣、慢作為🦑,並非將不符合政策規定的事情也“馬上就辦”;要求“按規矩辦”🐦⬛,也需要簡化程序、提高效率🏜,並非議而不決,更不能出現“辦個事蓋幾十個公章”的現象。處理好“馬上就辦”與“按規矩辦”的關系,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🚎,才能讓群眾不斷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♘。
(摘自2018年6月6日《人民日報》)